经科委赴连云港等市调研
发布日期:2013-12-06 17:39
信息来源:市委直属机关工委
浏览次数:







为了开宽眼界,拓展思路,做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港口经济有关课题的研究, 10月31日至11月3日,由市政协副主席金锦根带队,率领各县(市、区)政协分管经科委的副主席和经科委主任等先后到连云港、青岛、淮安市考察“传统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化解产能过剩、加快转型升级”和发展港口经济等情况。 连云港市传统产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有重要比重,化工、冶金、食品、建材等为主导行业的传统优势明显。拥有规模传统产业企业779家,产值193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7.7%。现在,一批核心竞争强的骨干企业迅速壮大,一批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市场被培育,推动了产业发展。 近几年,连云港市抢抓江苏沿海地区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等四大国家战略汇聚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发展临港的优势,快速发展临港工业,取得长足发展。 港口经济是连云港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目前临港工业发展的现状:一是临港工业总体规模扩大。2012年,加快培育发展以石化、冶金、修造船、粮油加工、物流机械为代表的新兴临港工业,工业规模迅速扩充。2012年,全市临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已达362家,实现产值1627.5亿元,同比增长27.6%,占工业总量的比重达48.5%。二是临港工业载体建设加快。连云港市“一体两翼”组合大港加速形成,临港工业板块在滨海盐碱滩上快速崛起。主体港区转型升级实质性启动,并获批全国低碳试点港和科技示范港。三是临港重大项目事项进展积极。钢铁、冶金项目、石化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四是主导产业加快构成。 青岛开发区抢抓西海岸新区加快建设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全面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经济运行总体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些成绩主要得益于工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转型增添新动力、 在化解抑制产能过剩,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方面成效明显。2012年青岛市实现生产总值(GDP)7302.11亿元,增长10.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83家,主营业务收入13751.98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255.28亿元,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产值10903.41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199.79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39.8%;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3424.65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17.6%。在涉及国家产能严重过剩调控的行业主要有钢铁、水泥、平板玻璃、造船等四大行业。因此,青岛市在做好新兴产业的战略研究、确定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空间布局战略,着力构建“一带展开、两轴辐射、三城集聚”的产业布局。 淮安市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很好。“十二五”规划中确立特钢、盐化工、电子信息、食品和节能环保五大主导产业,2012年确定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和环保、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软件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主导产业2012年,实现产值205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3%。四大传统产业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419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36.9%。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76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0.4%。 全体成员每到一地,认真考察,仔细听取相关人员的情况介绍,不时地询问有关问题。大家认为这次外出考察学习虽然时间紧张,但内容丰富,是全市政协经科委工作座谈会的一种创新形式。这次外出考察学习以引导大家拓展下年度工作思路、做好经科委年度主题调研作好前期准备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