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在围绕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紧扣发展主题,关注民生热点,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在宏观决策上当好参谋,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敢于作为。围绕我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教育现代化建设、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体育产业发展、“公铁”沿线环境整治等主题,市政协通过视察、调研、协商讨论等方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推动解决与人民群众关系最密切的问题,努力改善社会民生,让群众拥有更多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聚焦“五水共治”
助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水质好坏不仅关系到民生福祉,更折射出地方科学发展的水平。根据省政协“五水共治”专项民主监督工作的安排和要求,市政协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上下联动,突出政协优势,体现嘉兴特色,发挥委员作用,坚持以一线的要求、一线的作风、一线的绩效助推“五水共治”,全力投入到“五水共治”民主监督工作中,以监督促转型、助民生。
市政协围绕生猪养殖转型升级、公众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保障等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运作,建立专项民主监督组,深入一线明察暗访,并着力推动县(市、区)间联动联治机制的建立完善。坚持问题导向,先后围绕防洪设施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民间资本引入等重点难点,深入调研思考,多层次开展协商,助推相关问题解决。同时,盯牢问题解决过程,确保落实见效,开展“江河四季访”、查找垃圾河和黑臭河、回访已整治验收河道等活动,做到小分队、多批次、广覆盖,报实情、讲真话、建诤言。
在开展“五水共治”专项民主监督过程中,全市各级政协全员参与、合力作为,共同发声、齐心发力,精心组织实施,上下联动推进。据统计,全市共建立治水工作联系点295个,设立监督调研组149个,实地查看村(社区)1055个、企业1444个、河道7335公里,发现问题812个,已经整改704个,提出意见建议1066条,被采纳706条,有力助推了全市“五水共治”工作。
关注食品安全
推动食品安全体系建设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更为关注,“食以安为先”的要求更为迫切。市政协十分关注我市的食品安全状况,通过视察、调研、重点提案办理等形式,进一步推动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健康发展。
市政协委员们调研发现,我市食品流通主体量大面广,大部分经营主体属于个体经营户,分布在全市各个角落。面对数量庞大、点多面广的经营主体及种类繁多的各种食品,政府职能部门只能采取粗放式的监管。食品流通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从业人员结构复杂,部分人员法律法规及自律意识淡薄,为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针对发现的问题,委员们建议,建立食品监管信用体系,实行失信扣分的常态化管理,推行《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整合食品市场加快转型升级,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积极作用。
我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积极听取委员建议,实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探索流通环节食品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积极研究我市食品安全监管信用体系建设。同时,我市下发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进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等环节以及食品安全事故高发的行业和领域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基本建立事前风险预防、事中风险控制、事后理赔服务相统一的风险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风险防范化解体系。
建言医疗改革
引导建立分级诊疗模式
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冷冷清清,这一社会现象的背后根本原因,是社会医疗资源未能真正下沉。市政协非常关心我市医疗改革工作的推进,通过深入调研,深刻剖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委员们提出,通过引导群众有序就医,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型分级诊疗模式,重构医疗服务体系。
“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丰富,患者的就医意愿和习惯都倾向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后,现有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而且基层能够使用药物的品种、数量也严格规定,导致不少患者不得不到大医院开药。”市政协委员们发现,目前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缺乏,老百姓就医习惯到大医院,医疗改革缺乏明确、可操作性强的规划和配套准则。委员们建议,出台操作性强的配套细则,逐步实现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制,建立双向转诊管理制度,完善预约诊疗服务机制。同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特色科室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委员们的建议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依托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我市初步建立了市、县及基层医疗机构联网互通的双向转诊平台,以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就医流程,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预约诊疗等就医制度的落实。同时,我市继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工作,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落实,培育、建设基层医疗机构特色专科,建立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快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让老百姓获得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