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浙江省委提出要打造“两美”浙江,即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
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围绕着建设“两美”嘉兴,打造江南水乡典范的目标要求,近年来,嘉兴坚持不懈治水治气治违,深入推进“五水共治”、“五气共治”、“三改一拆”,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环境质量与生态承载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建设“两美”嘉兴,我市已经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对于嘉兴的生态文明建设,“两会”代表委员最关心的是哪些问题?面向“十三五”,“两美”嘉兴建设将遭遇哪些机遇与挑战?……昨天,本报与嘉兴在线联手推出“两会聚焦”在线访谈,特邀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做客嘉兴在线嘉宾访谈室,共同探讨我市“两美”建设。
本期嘉宾
董铭勤 市人大代表 嘉善县姚庄镇副镇长
朱海伦 市政协委员 嘉兴学院副教授
曹建强 嘉兴市环保局局长
建设“两美”嘉兴,我市做了哪些工作?
曹建强:去年,我们最重视、而结果也比较令人满意的工作,集中在治水与治气两个领域。
嘉兴这几年的水质变化有目共睹,“十二五”期间,我市实现了从“水质五类和劣五类占80%”到2014、2015年连续两年考核优秀,其中2015年四类及四类以上的水质占77%的转变。在治气方面,2013年嘉兴市区的PM2.5是68,到2015年底,这个数字下降到了53,除了PM2.5之外,影响空气质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这些指标也都在下降。
治水治气的翻身仗来之不易,每一个数字的变化都凝聚着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首先是五水共治。仅治污一个方面,我们就利用三年时间把8847家工业企业污水全部进行纳管处理,以高压的执法态势来倒逼这些企业截污纳管,实行达标排放。空气的治理比水更难,去年,我们对178家化工、图章、印刷等产生有机废气的企业进行了达标整治,同时还淘汰了46000多辆黄标车,2000多台小锅炉。此外,在污染减排方面,到去年为止,我们关停了200家重污染企业、1100家小低产企业,淘汰了10万台喷水织机。在执法方面,我们去年一共查处了1100多件环保违法案件,其中60件移送公安机关,高压执法态势在全省名列前茅。嘉兴的环保公众参与也走在全国前列,仅去年就组织了26次集中行动。
朱海伦:我本人是嘉兴市环保联合会市民环保检查团的副秘书长,比较关心环境问题。作为市民,这两年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嘉兴市在环境治理上花的大力气。在我个人看来,嘉兴的整体环境质量状况已经出现了一个根本性转变。水质从五类、劣五类占80%,降到了20%左右,这样的变化十分令人欣喜。当然,我们也要关注剩下的这20%的五类、劣五类水,这是我们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所在。
除了关心水环境如何进一步治理,我还特别关注环境执法问题。另外,在关注空气和水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现在土壤环境治理工作正在得到更多重视。
董铭勤:前不久,姚庄镇高分通过了国家卫生镇复评。回顾创建历程,对于一片区域的生态环境来说,生活污水处理、秸秆综合利用、工业节能减排等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都值得关注并花大力气去做好。举一个例子来说,我们姚庄镇从前的农业面源污染也比较严重。但是这两年,“五水共治”让水质得到了根本改变,一系列整治之后3个出入境交接断面考核成绩直线上升。看环境监测数据、听百姓声音,水变清了、空气质量变好了已经成为共识。
另外,在新型城镇化语境下,面对美丽镇村建设这个课题时,我们不仅注重生态环境治理,保持人居环境的“形态美”,同时也重视产业发展的“业态美”、居民精神风貌“状态美”,力求推进以美丽为目标,以绿色为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嘉兴遭遇哪些机遇与挑战?
曹建强:坦白地说,环境污染是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累积欠下的“债务”,要靠几年或者更短时间里完全“药到病除”是不太现实的。对于治水、治气等方面的工作来说,每前进一步,都是压力非常大、难度非常高的。但是百姓的期盼如此迫切,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之下,我们环保部门会坚守职责、循序渐进、尽力而为,让嘉兴人民早日实现“天越来越蓝,水越来越清,晚上的星星越来越多”的梦想。
朱海伦:当前,嘉兴确定了智慧发展的战略。我认为,这将是“两美”建设的一个重要机遇。智慧发展意味着诸多产业可能面临转型,而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污染源有望切切实实地减下去。而且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和智慧的手段,很多环境问题的解决有望采用更加便捷的方式、更加有效的措施。
如今,嘉兴市民对于环境的期望度越来越高,在我看来,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全社会对环境问题高度重视的情况下,群众的关注将成为政府部门下大力气来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动力,这无疑会是一个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契机。除此之外,嘉兴在整个长三角经济发展当中的地位正不断凸显,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G20峰会在杭州召开,这些机遇也会促使我们嘉兴在环境建设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同时,经济要稳增长。能否解决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矛盾问题,依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挑战。除此之外,前一段时间,我们已经把嘉兴治水治气过程当中相对容易的问题解决好,剩下的工作大多是“最难啃的骨头”,压力会越来越大。
走向“十三五”,梦想如何照进现实?
曹建强:必须承认,目前我们的生态环境现状离公众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十三五”期间,我们环保工作的目标非常明确:在治水方面,在上游水能够达标的前提下,我们期望继“十二五”期间,我市实现水质从五类、劣五类到四类水为主的重大转变之后,“十三五”期间,水质能实现从四类水为主到三类水为主的新转变。在治气方面,2015年嘉兴市区空气优良率为64.4%,我们争取到2020年,也就是五年之后,我们的空气优良率要达到80%。
从“五水共治”到“五气共治”再到我们即将重点关注的土壤治理,“民之所望就是我们施政所向”,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我们会作出应有的努力,要做的工作一件一件都要去落实,一个一个部门都要去抓落实。同时,我呼吁广大市民也要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作出共同的努力,唯有如此,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才会更早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董铭勤:百姓对于“两美”建设的梦想,落脚到像我们姚庄这样的新市镇,就是一个美丽城镇之梦。当前的现实与百姓的期望,与基层党委、政府制定的目标都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具体到每一个镇、每一个村,“两美”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当然,从现状走向梦想,我们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还需要工作能力的提升,还需要更多人的理解和参与,但是当前,“十三五”规划已经成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也已深入人心。怀着一颗进取之心,我们对于梦想的实现充满信心。
朱海伦:我认为,“两美”建设梦想落地,离不开我们的环保公众参与。目前我们环保联合会中,市民环保检查团跟踪检查日常的环境污染问题,专家服务团对于环境的技术难题提供咨询和服务,公益宣讲团深入社区为居民、村民进行环保的公益宣讲,法律维权中心就一些环境案件提出环境公益诉讼。在环保的所有领域,公众参与都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面向未来,我们的环保公众参与水平要进一步提高。我呼吁广大市民,对于身边的环境问题,大家不要做旁观者,要积极加入,以我们的实际行动来改变身边的环境。
保洁员在月河上打捞垃圾。
【延伸阅读】
海盐海宁夺得“大禹鼎”
“大禹鼎”是我省“五水共治”工作的最高奖。在上月底召开的全省“五水共治”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我市海盐县和海宁市凭借治水实绩,双双捧回了全省治水最高奖——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市、区)“大禹鼎”。
2014、2015年,海盐连续两年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为“优秀”;11个县控以上断面水质全面消灭劣五类、五类,其中,二类断面占比9.1%,四类断面占比90.1%;千亩荡饮用水源地水质合格率实现零的突破,曾连续4个月实现全指标达标,成为嘉兴市首个不依赖外界优质水源补给而水质达标的在用水源;南北湖水质断面成为嘉兴市唯一的二类水。而海宁市也在2014年和2015年连续获评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优胜市县,成功创建2015年省“清三河”达标县(市、区),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从2013年的“合格”跨越到2015年的“优秀”,市级河道43个断面四类水及以上水质占比从2013年的20.9%提升到现在的74.4%,基本消灭劣五类,实现了以四类水为主体的历史性转变。
去年我市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105件
去年我市各级环保部门贯彻落实新《环保法》,保持高压执法,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105件,环境秩序实现稳步向好。
据统计,去年全市环境监察机构扎实开展涉水涉气和违法违规项目清理等各类专项行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9.5万人次,检查企业近4万厂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105件,行政罚款5926万元,其中按日计罚5件,罚款104.1万元,查封、扣押370件,限产、停产8件;向公安部门移送环境违法犯罪案件60件,行政拘留24人,刑事拘留4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