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29日)上午,嘉兴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隆重召开,阳光伙伴小记者丁羽墨、张晴玥、孙诗琪、臧梓棋、顾祥洲,携手南湖晚报小记者毛玥、赵骏逸、黄岚、殳意、叶一凡,共同走进会议现场,感受庄严时刻。
点击播放视频
【小记者跑两会】
让科普教育实现零距离 用项目化方式学习传统文化
点击播放视频
1月28日,阳光伙伴小记者丁羽墨、臧梓棋、孙诗琪采访了嘉兴市政协委员、市省身教育集团校长王慧松。就提案主题、科普教育“零距离”以及“文化自信”三方面话题,小记者对话委员。
小记者丁羽墨:王伯伯好,请问您今年的提案主题是什么呢?能不能和我们大家分享一下。
王慧松:小记者们好,我今年的提案内容目前全国范围内都在讨论的,就是切实减轻教师的非教学任务负担。
我们都生活在学校里,作为老师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时间跟同学们交流,了解同学的喜好、需求及其他关于学习的设想,在了解同学需要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发课程;老师们也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研究课堂教学,落实“学为中心”的课堂,设计科学、精准的任务促进同学们主动学习、探究,促进同学们的专家思维的产生并提高同学们复杂交往的能力;老师们还需要研究评价,设计、实践促进我们更好地学习、反思的“为学习的评价”。
研究教育教学是教师的主业、主责,所以我希望我们市能出台相关的举措,从源头上规范各种进校园的非教学任务,有些必要的教育放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落实,通过这样的措施切实减轻教师的非教学工作压力,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为同学们的健康成长服务。
小记者臧梓棋:近年来嘉兴市积极探索科普教育新途径,并提出了科普教育“零距离”。我们知道您所在的省身学校尤以天文科技为特色品牌,请问在设计科普活动以及激发青少年创新思维方面,您有哪些经验与建议呢?
王慧松:科普教育“零距离”可以向大家介绍科学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加深民众对科学的认知。通过科普教育零距离,可以让公众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增强科学素养,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你谈到的我们学校天文教育,一方面服务我校师生,让师生更多地接触天文知识,开展天文方面的探究,另一方面我们组织校外的观星活动,为社区居民服务,让更多的人了解天文,通过探究宇宙来增长知识并开阔心胸。
我觉得学校激发青少年创新思维上,首先要想办法挖掘所有学科中的科学元素开展科技教育。在常态的课堂上学习科技,在此基础上开展跨学科的STEM学习活动,让同学们基于身边的真实问题,通过观察、分析、提出方案,利用数学、科学、工程、技术知识解决真实的问题,以此激发、提升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学校也可以组织校园科技节,开展各种各样的科技活动,促使同学们在科技制作、科技小论文等方面的成果产生,在过程中培养同学们的科技创新思维;我们还可以利用节假日时间,让同学们去发现生活的问题,运用多学科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把生活中的不方便变成方便,以此来培养的科技创新能力。如果有条件,学校还应该请科技工作者,甚至科学家走进学校给同学们上科技课,营造尊重科学家、尊重科学的氛围,鼓励同学们追科学的“星”,从小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好习惯。
小记者孙诗琪:现在国潮很流行,也强调“文化自信”,我们身边经常会有汉服主题以及非遗文化主题的活动。请问如何更好地在校园活动中融合传统文化,让它的普及与传承更吸引学生呢?
王慧松: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所具有的一种积极精神状态,对中华文化优势的充分肯定,对中华文化开创美好前景的文化能力的强烈确信,是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精神驱动和坚定底气。刚刚说到的汉服、非遗文化都是璀璨的中华文化河流中的瑰宝。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深入了解祖国文化、传承祖国文化。
学校应该在教育活动中设计恰如其分的课程来教育、吸引同学们了解、传承中华文化。在学科学习中,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学习中华文化,将学科学习的触角延伸到历史的、文化的脉络中。比如根据学科内容组织学习“传统玩具”“纸艺汉服”的历史与制作;在校园文化节中学习中华文化,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传承,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同学们学习中华文化;在传统节日来临时,即时组织相关的节日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实践亲近优秀的传统文化,增进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体会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嘉兴市委员会主办
嘉兴市大数据中心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