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说 | 全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二) |
信息来源:
市政协
发布时间:
2024-11-01
09:21
浏览次数:
|
10月29日上午,“请你来协商”——市长与政协委员“面对面”专题协商暨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举行。会上,8位政协委员、专家和群众代表围绕“全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助力嘉兴新质生产力发展 市政协常委、海盐县政协副主席、民革市委会副主委 曹丽娟 近年来,嘉兴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促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区域服务资源加速集聚,构建起“1+2+7+32+N”快速协同保护体系。2023年以来,全市共受理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调解1491件、调解成功436件、经司法确认49件。全市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7.89件,增幅为25.66%,位居全省第三。但目前仍存在创新性业务能力不强、专业复合型人才短缺、国际化融合程度较弱、激励机制仍显乏力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是创新服务机制,优化高质量服务供给。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主体培育,分段打造小型机构向精细化、特色化发展,提供贴身定制服务;中型机构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打造专业服务机构;大型机构向综合化、国际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集团。利用现代信息和数字技术,发展智慧服务,推动与科技创新、金融服务融合发展。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探索新技术新模式,积极开发知识产权金融产品。二是注重人才培养,提升专业化服务标准。营造更加开放、更加积极、更有活力的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环境,鼓励业内互助合作资源共享。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与国内知名产业园区、培训基地开展合作,壮大知识产权实务型高端人才队伍。依托省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以国内外优质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数据信息为支撑,寻找高价值知识产权项目,构建线下物理空间集聚和线上互联网集聚的数字化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三是推动国际合作,开拓多元化发展格局。积极引进国内外知识产权服务领域的优质服务机构,鼓励本地服务机构与引进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快速提升本地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大力支持本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拓展国际市场,通过参加国际展会、设立海外分支机构等方式,提升嘉兴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强与国际知识产权组织的合作交流,引入国际先进的服务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创新主体提供侵权纠纷、诉讼代理、企业合规等高端专业服务。四是强化政策引导,促进服务规范化发展。建议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引进项目资助、设立创新奖项、提供优惠的办公空间。支持符合条件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支持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与科技创新、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大保障力度。加强政府、服务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建立高效的信息双向传递渠道。通过举办政策宣讲会、在线培训课程、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方式,确保新政策及时、广泛、深入地传达给各类知识产权相关主体。 关于加大工业设计服务业培育力度的建议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创新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教授 刘强 嘉兴制造业呈现出“大产业、小企业”的特点,调研中发现,大多数企业存在挖掘新需求与创造新体验的设计管理及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国际国内市场发展趋势的把握和引领能力;对工业设计服务业的认知存在误区;视野局限于行业内部,缺乏跨界融合交流机制;企业对高水平人才吸引力不足,缺乏服务意识等问题。为此,建议: 嘉兴要以设计驱动创新为核心,围绕“四链”融合发展模式,推出1基金、1中心、1个IP、N个产业园区的“三一+N”工业设计服务业培育计划。一是设立市级工业设计服务业专项产业发展基金,解决资金链问题,促进技术转化与落地,加速产业升级和突破。二是设立“嘉兴创新设计中心”,依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专业影响力,整合国内外相关优势资源,打造集设计研究、人才培养、产业服务、行业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服务平台,打通城市人才链及创新链循环通路。启动“嘉兴创新设计人才培养计划”“嘉兴创新设计产业大脑计划”,深度服务企业、产业发展需求。三是打造城市特色产业IP,重新梳理嘉兴的产业价值链,推出集品牌孵化、电商直播、展示展销、外综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IP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示范快捷推广平台,打响城市产业品牌。四是打造N个创新设计产业园区,依据区县产业资源特色,优化统筹盘活各区县相关资源,深度灌注特色支持措施,为企业提供从设计孵化、资金及技术支持到市场推广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一个园区就是一个区域创意创新生态建设引擎,吸引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相关企业和人才来嘉兴业。 标准化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长三角(嘉兴)分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程永红 嘉兴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关于标准化创新发展的决策部署,率先启动省级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建设。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主导了11项国际标准,参与了40项国际标准的制定;研制了169项国家标准和426项浙江制造标准。2023年,每百万人先进标准数列全省第一,并获批建设了1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在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嘉兴已初具规模,但在新兴领域、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的标准化有待提升,标准化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支撑。为此,建议: 一是完善产业标准体系。建议针对不同的企业类型、企业规模定制标准化解决方案,以确保各类企业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和政策要求。比如,针对出口型企业应特别重视对标国际标准,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对于提升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至关重要。二是优化标准管理协同机制。建议根据工作需要建立不同部门之间的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定期召开各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的协调会议,打破机构和部门的界限,加强横向联合,确保各方在标准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协调一致。三是强化标准服务支撑。加强与国内、国际标准资源的对接,可充分发挥落户在嘉兴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长三角(嘉兴)分院的桥梁作用,积极对接国家、国际层面相关标准化资源,搭建两业融合标准化平台,汇聚标准化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技术服务咨询机构的力量,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技术标准,实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产业国际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深度融合。四是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建设标准化人才智库,突出标准化领军人才的带头作用,为两业融合提供前瞻性的战略指导和实践方案。同时要密切联系龙头企业,精准对接企业实际需求,依托专业标准化机构,开展系统化、定制化的培训课程,涵盖标准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具备高端标准化能力的专业人才,推动两业融合企业的标准化水平提升。 关于工业软件促进我市两业融合的建议 南方科技大学嘉兴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嘉兴市软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李鑫 工业软件能够促进产业数字化、服务化和融合化发展,打通研发和制造环节的壁垒,促进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为两业融合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在嘉兴制造业“两化”改造的引领下,企业积极应用各类工业软件,对两业融合新业态新模式的带动作用也开始显现,但仍存在供需失衡、供给质量单薄、政策体系不强等发展困境。为此,建议: 一是强化培育引进,做优生态链接。建议建立工业软件企业孵化器,设立工业软件产业子基金,引育创新型、成长型企业。鼓励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工业企业剥离设立工业软件企业,持续挖掘并培育壮大本土工业软件队伍。出台一系列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加大对工业软件领域双创人才和团队的支持力度,持续关注并引进工业软件领域高端人才。引进国内主流开源生态,打造工业软件互联互通底座,引导嘉兴工业软件企业加强合作,提升工业软件产品互联适配性。充分发挥软件协会等平台功能,着力营造嘉兴工业软件生态合作氛围。二是强化专精发展,深化创新融合。鼓励企业选择工业软件领域中的一个或若干个具有发展潜力的细分领域做精做强,引导聚焦到嘉兴重点产业和重点细分行业的转型需求进行产品创新。深化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促进知识、技术与人才的双向流动。推动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创新联盟,共同攻克工业软件领域技术难题。鼓励工业软件与人工智能创新融合,抢抓工业软件智能化发展机遇,推动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系统。鼓励工业企业在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创建过程中,开展AI与工业软件融合创新的试点示范。三是强化政策支持,持续精准发力。针对工业软件产业的特殊性,建议制定出台一系列专项政策,设立工业软件研发创新专项资金。抢抓工信部“200万套工业软件和80万台套工业操作系统更新换代任务”的政策机遇,大力推进工业软件更新,引导企业、高校逐步完成国产化替代。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的人才政策,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开展人才培养项目,打造工业软件高端人才论坛、创新创业大赛、程序员和开发者大会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多维度提升人才招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