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嘉里共富·禾你来议”民生议事堂最佳案例(四) | 海盐县政协澉浦镇委员履职小组:用心解心结,古宅“活”起来
信息来源: 市政协
发布时间: 2024-11-15 09:23
浏览次数:
字号:[ ]

日前,全市民生议事堂工作推进会暨嘉兴市第四届“嘉里共富·禾你来议”民生议事堂案例展示活动举行,揭晓了第二批嘉兴市十佳民生议事堂,公布了最佳案例和优秀案例。

“嘉兴市政协”公众号将陆续刊发一批最佳案例,进一步展示各地民生议事堂风采,展现政协协商为民的生动场景。今天刊发海盐县政协澉浦镇委员履职小组《用心解心结,古宅“活”起来》。

DSC_1852.JPG

故事啊,要从一份小报开始说起。我们澉浦是著名的浙北侨乡,2000年,在政协委员赵荣华同志的推动下,《家乡之声》小报应运而生,成为了海内外澉浦人了解家乡和建言献策的重要平台,至今已发布228期,并建立了网上互动平台。前不久,这份小报更是入选了“共和国印记”见证物。而我们要解开的“心结”也源于平台上一则海外乡贤的留言:要保护好儿时的古宅,留住一抹乡愁。

精心选题,聚心事

走进澉浦,你会发现这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镇,坐落着大量明清、民国时期建筑,这些古宅蕴含着老澉浦的生活百态和风土人情。但随着时间流转、人口外移,古宅也慢慢破败萧瑟。如何将古宅留下,盛放回忆?这不仅仅是老澉浦人的“心结”,也是历届政协委员的“心事”。从2016年朱家门启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工程以来,再到有机更新了一批名人古宅,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

近10年的时间,一届届委员的接续推动,一条条建议的落地落实,古宅保护修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在“民情日”走访中,履职小组发现这些古宅虽然得到了保护、实现了开放,但却面临无人问津、资源浪费的尴尬局面,为此,履职小组决定聚焦古宅“活起来”这一命题开展调研。

深入调研,听心声

为了更好地“唤醒”古宅,年初,履职小组早早定下协商议题,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全面调研。带着活化利用的问题,委员们走遍古镇每个角落。在实地踏勘时,斑驳的墙面、老旧的展陈,充满了等待翻新的急迫;在与周边居民、商户交谈时,一句句“没进去过”“没新意”,道出了古宅冷清的心酸;线上,通过《家乡之声》“码上商”平台,收集海内外心声,乡贤们纷纷在平台上留言“要让古宅重获新生”。一圈调研下来,委员们更加坚定了一个想法,要为百姓守好这“家门口的幸福”。

充分协商,用心议

在古镇棉布帮馆内,履职小组邀请市、县政协领导和各界代表,开展民生议事堂活动。在浓厚的协商氛围中,有委员建议,要运用“修缮+完善”的模式,对古宅进行保护性开发和基础设施提升;也有委员建议,要重建红旗食堂这座具有历史意义和纪念价值的老建筑,传承集体记忆。

如何活化利用好?各界代表也纷纷建言献策,“要用澉浦丰富的文史文脉赋能发展建设,提升古宅精神内涵”“要利用部分古宅,打造共富工坊,拓展创业就业新渠道”,大家你一言我一句,协商得很热闹。镇政府领导作了积极回应,市政协副主席赵如英给予了“协商准备充分,活动氛围好、质量高”的肯定评价。

精准施策,圆心愿

协商会后,我们第一时间梳理有关意见建议并交办至镇政府,镇政府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亲自领办、逐条落实。同时,履职小组继续发挥“民生议事堂”+“站站联动”机制,开展专项督查,推动协商成果快速落地。

2个月来,我们也看到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首先看到的是基础设施提升,镇政府对4个已开放的古宅进行墙面修复和展陈更新。新增一处古宅翻新,预计年底开放使用。同时结合民生实事工程,明确重修红旗食堂,目前一期已开工,计划12月底前完成。

其次,在古宅建立共富工坊,把棉布帮馆、朱家门整修后的场地低价租给了返乡创业青年,创办手作文化工作室、咖啡文创店等等,持续放大“家门口”的共富效应。

之后,串联古镇、朱家门文化村落等特色点位,推出“Townwalk研学体验”活动,开展文史走读、亲子研学、非遗手作等活动70余场,吸引超过10000余名青少年及家长前来打卡,每次报名都是“一位难求”。也正是一次次体验,让海盐青少年更加了解到每一处古宅背后的历史。

最后,我们确定“一馆多用”机制,引入第三方合作经营,镇村共同管理,居民共用共享,让古宅真正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展示、宣传的窗口。

当听到“恰,一道去澉浦!”的集结口号,当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澉浦、了解古镇,我想这便是最美的协商成果,也是对委员履职的最好肯定。“澉”于办事,必定靠“浦”!

希望大家多来澉浦走走看看,我们一同触摸千年古镇背后的历史文脉!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