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传承运河文化?政协委员展现新作为 |
信息来源:
市政协
发布时间:
2024-12-27
12:19
浏览次数:
|
9月8日,嘉兴市新增开通3条古镇旅游专线,助力打造运河古镇集群新品牌; 11月1日,“千年运河 十年璀璨”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书法美术邀请展在大运河数字诗路e站南湖体验中心开幕…… 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对嘉兴来说,大运河是母亲河,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嘉兴儿女,大运河更是嘉兴百姓情感所系和灵魂深处的烙印。大运河申遗成功10年来,我市多个部门持续推进大运河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传承运河文化。记者了解到,这些举措和行动当中,有不少是市政协在助力推动的。 意见建议“落地开花” 今年5月7日,市政协主席会议重点围绕“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传承和转化”开展了“请你来协商”专题协商。 做深“联”文章、充分用好市区运河文化资源,做好大运河“利用”文章、加强我市大运河文艺创作和推广,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嘉兴段)建设整体规划落实,加强大运河(嘉兴段)沿线文化遗产保护,推动运河文化赋能运河湾新城建设……专题协商环节,7位政协委员、界别群众代表出谋划策,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现场协商建言,现场回应解答,这正是政协协商会开出实效的“秘诀”之一。在听取了政协委员、界别群众代表建议后,市级相关部门立足各自职能,进行了详细回应和解答。 针对完善嘉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概念规划设计的建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回应,将深入衔接相关专项规划,加快推进《嘉兴市大运河核心监控区控制性规划》成果优化完善;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在对古镇之间关联不足的问题回应时表示,将构建古镇公共交通网络,谋划古镇集群,推进区域开放合作。 委员有“呼声”,部门有回应。在此次“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传承和转化”专题协商中,政协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眼下,许多意见建议已“落地开花”。 专题协商“背后的故事” 嘉兴是浙江段遗产河道最长的设区市,大运河嘉兴段总长110公里,占大运河遗产河道总长的十分之一,还拥有世界水运史上最早的复式船闸长安闸和浙北平原软土基上的最大石拱桥长虹桥……然而2005年倡议运河申遗时,嘉兴却不在京杭运河沿岸18个城市名单中。面对被“遗忘”,嘉兴政协人提出了要为嘉兴“正名”,来自桐乡的叶瑜荪等30多位浙江省政协委员联名提出提案,要求明确大运河走向。 也正是这份联名提案,让人们更加了解了一座不可忽略的运河城市——嘉兴。“正名”只是第一步,政协助力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的脚步从未停止。例如,今年年初的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期间,市政协委员相继提出了《关于加强我市发展与保护运河文化,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积极推进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的建议》等提案,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 事实上,委员们一直以来高度关注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例如,今年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南湖晚报教育工作室主任沈爱君向大会提交了“运河文化研学产业”主题的提案,她建议教育和文旅部门联合发文,列出我市中小学生研学建议基地名单,让大运河成为我市中小学生研学地,做好对内对外的宣传推介。 此外,市政协还发挥履职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助力助推运河文化保护。例如,市政协先后配合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或单独编辑出版了《中国大运河》和《运河名城嘉兴》画册、《运河名城丛书》嘉兴卷、《嘉兴运河文化论文汇编》等。通过对运河史料的整理和研究,有效助力挖掘运河文化内涵,展现嘉兴作为运河沿线城市特有的文化品格和魅力。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遗产,是一项长期工程。展望未来,市政协还将持续助力擦亮运河文化名片,在保护传承运河文化中不断展现履职新作为,彰显时代新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