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说 | 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传承和转化(二)
信息来源: 市政协
发布时间: 2024-05-11 09:04
浏览次数:
字号:[ ]

日前,市政协举行“请你来协商——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传承和转化”主席会议专题协商会。会上,多位市政协委员、界别群众代表围绕“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传承和转化”,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嘉兴段)建设整体规划落实的意见建议

1.jpg

市政协委员、市税务局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科副科长 沈越光

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嘉兴打造国际视野的遗产水岸,赋能高质量发展带来重要机遇,但嘉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顶层设计、展示体系统筹和文旅融合配套设施打造等方面还有待提升。建议:

一是完善嘉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概念规划设计。完善大运河市域段整体性规划,在嘉兴大运河遗产资源整体挖掘评估基础上,提炼嘉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整体目标愿景,构建空间相连、功能互补、特色各异的嘉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保护利用形态。二是推动嘉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展示体系建设。推动以嘉兴古城为核心的系列主题展示区建设,统筹推动核心展示区、传统村落、博物馆等多元载体建设。市区运河段作为遗产资源最为集中的区段,应强化运河元素、LOGO系统在沿线街镇建设中的应用,采用沉浸式多样化体验讲好嘉兴运河故事。三是加强嘉兴大运河文化公园支撑系统建设。大运河作为区域性开放空间,要打通沿河慢行道,结合不同人群活动特点,构建水陆两栖,步行+运动+骑行空间的融合贯通。利用现有国省道、县乡道和街镇道路系统,快速连接主要景观节点。结合沿线景观节点,加强驿站等相关设施配套。

关于加强大运河(嘉兴段)沿线

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建议

2.jpg

市政协委员、嘉兴经开区民生事业部副部长 陆燕

十年来,全市上下严格遵循世界遗产保护公约,切实贯彻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不断加大保护力度,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积极探索大运河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果。对照大运河保护相关规定和要求,与大运河沿线保护工作走在前列的兄弟城市比,我市大运河遗产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建议:

一是广泛宣传,提高文物保护意识。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普及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和保护价值,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开展专题讲座和培训,邀请专家开展政府部门、招商项目、企业主体等文物保护与安全监管专题讲座和培训,广泛普及文物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二是健全机制,强化市县联动配合。健全完善嘉兴市关于大运河遗产保护制度,加强市县协同管理,制定出台涉建地块规划条件出具前有关指标的征询制度,加强大运河保护区划内国土空间管控和建设项目审批,制定完善嘉兴市大运河核心监控区涉建项目建筑设计方案审批管理办法,开发数字化项目审批流程,对涉文物审批、考古前置等流程进行全流程前置。三是严格管理,强化大运河执法监督。开发“全域建设项目一览图”,加强全域建设项目涉大运河保护的展示、监查、日常巡查。建立“1+2+N”常态化立体巡检制度,利用卫星图斑比对、无人机航拍等手段,定期对大运河(嘉兴段)全线涉建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预警违法行为。不定期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大运河保护联合巡查,共同做好大运河遗产的保护监督。

关于推动运河文化赋能

运河湾新城建设的意见建议

3.jpg

市政协委员、秀洲区民政局局长 顾玉凤

2022年,秀洲区委十届三次全会作出了“运河湾新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秀洲区结合“诗路画语”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挖掘文化资源,谋划文化项目,打造文化品牌,促进文旅融合,全力做好运河文脉融入运河湾新城建设发展的文章,打造世界级滨水人居文明典范。当前,在大运河文化赋能推动高品质的运河湾新城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为此,建议:

一是强化人才支持保障。建议市级层面搭建运河文化研究的智库平台,高质量推进大运河研究高端智库建设,成立运河文化智库、运河文旅融合智库、运河文化产业智库等,深入研究阐释大运河文化。加强运河专业研究人才的引进培养,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大运河文化研究和文化项目策划等工作。建立更高层次更深合作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联盟,推动形成大运河文化带命运共同体。二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加大长虹桥历史文化遗产点保护力度,持续推进预防性保护措施。同时建议以乍嘉苏线三级航道整治工程为契机,加快启动长虹桥绕行段航线改道工程,抓紧改道的研究论证、规划选址、项目申报、设计施工及项目实施等工作。三是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建议将秀洲区的大运河重点项目纳入市级规划计划中,争取其在市域发展规划和大运河沿线专项规划中得到充分重视和支持。四是加快推进文旅融合。以大运河为纽带,串联新塍等古镇资源,设计特色游线,构建运河文化体验与旅游消费的风景线,打响“船游嘉兴”品牌,展现“船游”运河的魅力,搭建更为广泛的“运河+研学/文创/景区/演艺/节庆/直播”等展示平台,做好文旅热点引流,激活和拉动文旅消费。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