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说 | 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擦亮“浙里最‘嘉’”营商环境品牌(一) |
信息来源:
市政协
发布时间:
2024-09-02
09:49
浏览次数:
|
8月29日,市政协举行“请你来协商——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擦亮“浙里最‘嘉’”营商环境品牌”主席会议专题协商会。会上,6位市政协委员和界别群众代表围绕“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擦亮“浙里最‘嘉’”营商环境品牌”,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完善涉企服务“线上+线下”平台体系建设 助力我市营商环境大提升 市政协委员、民盟嘉兴市委会专职副主委 沈晓珍 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作为“一号改革工程”的牵引性抓手和载体,从去年开展以来,我市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了“一窗通拍”、科创金融服务、“双元六共”、数据要素增值等一批经验做法。然而,线下“一中心”实体建设薄弱,线上涉企政务服务“集成性”不够等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市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效能。为此,建议: 一是优化服务环境,建强贴心舒适“一中心”。加快中心人员的到位,特别是引入具有专业特长的人员,确保企服中心实体化高效运转。建议市数据局充分利用现有相关场所,按照增值化改革的要求进行提升改造,打造温馨开放式多元化涉企服务场景。建议在现有分中心、专窗和驿站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镇(街道)、园区、产业平台等拓展企业服务载体,设置增值服务专区、专窗、专员,赋能和做强镇街道、园区的服务能力,形成各层级上下贯通的服务体系。同时,将服务触角延伸至中小微企业,以服务载体的空间多点发展,形成有梯度的精准服务。二是整合服务资源,做大高质高效“一平台”。线上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是增值化改革的“驱动器”和“放大器”,一方面,建议整合现有涉企应用,聚焦企业高频需求,加强数据资源集成利用,优化线上企业服务平台,推动服务集成、数据贯通、业务协同,不断提升涉企服务一体化、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建议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线上综合服务平台,依托“浙里办”建设企业综合服务子系统,并根据我市产业结构和企业特点打造服务模块,通过前移服务关口,实现从政府“有什么、给什么”逐步向企业“要什么、给什么”升级。三是加强宣传推广,用好线上线下“一张网”。建议依托各级线上媒体、线下平台载体集中开展宣传报道,引导企业“有事就找企服中心”,不断提高企业及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此外,还可以依托全市行业协会商会,发挥其扎根行业及服务会员企业的作用,形成示范带动效应,让更多企业知晓“线下一中心”“线上一平台”,熟知惠企政策、会用惠企平台,第一时间享受到惠企政策红利,充分释放政策效应,有效提升涉企服务效能,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发挥对行业发展、产业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促进作用。 关于营商环境评价中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 评价指标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嘉兴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社会治理研究所所长 王卫彬 浙江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并通过指标考核,有效推动了服务水平的提升,但由于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何对其评价和考核,仍需进一步优化。为此,建议: 一是优化考核指标体系。从服务企业的满意度、反映城市投资吸引力等维度,构建范围更广、覆盖更全的指标评价体系。同时,采用动态方法进行评价,根据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带来的营商环境改善程度相应给予加减分。在增值服务领域方面,以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聚焦项目、政策、金融、人才、法治、科创、开放、数据等涉企服务重点领域,建立体系化增值服务清单,并实施动态管理。坚持评价标准“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积极推广我国政务服务评价体系,增强我国营商环境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更好利用国内外市场和资源。二是精准化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在考核中,对于能明确相关业务范围、办事流程、需要提供的要件、办理业务时限要求等,采用明确的指标体系。同时,开展实时查看数据功能,精准查询每一个评价所涉及的内容、时间、谁负责办理、谁做出评价等,供相关责任部门掌握情况、查找问题责任。面对市场主体多、企业类型多样,产业结构新、人才数量大、诉求边界广等特点,进一步优化涉企服务的“一站集成”办理,推出更多“一类事”增值服务指标体系。在增值服务模式方面,注重政府、社会、市场三侧协同,建议了解区域内企业关注的涉企服务相关的法律政策、服务机构、服务专家等基本信息,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三是健全基层政府职责体系,完善权责清单制度。根据权责一致原则,科学合理规定各级政府的权力,依据各级政府权力确认责任主体、追责主体和责任承担者的责任清单。根据权责清单明确问责、追责和免责事项,缓解基层治理中“事多权少问责压力大”的问题,推进权责清单制度法治化。四是提升目标考核精准度。遵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尽量缩减考核项目,突出考核重点,同时上级单位要协调沟通好,避免出现一项工作上级各部门重复考核的情形。保证考核指标科学公正,依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进行差异化考核评价。考核过程中也要注重群众路线,听取当地人民群众对政务服务工作的真实评价,从而使考核结果更加全面。 关于满足企业精准化法治服务需求推动“增值”双向奔赴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海盐县司法局局长 张云东 我市着力推动涉企法治服务从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全面升级,截至目前,已建成涉企法治服务专区9个,涉企法治工作站63个,法治驿站20个,依托“浙里办”等涉企法治数字应用,打造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形成了涵盖咨询、指引、求决、诉求4大类24项涉企法治服务“基础工具箱”,谋划7项具有嘉兴地方特色和企业高频涉法需求的“一件事”,打造了“民生一键办”“简案快办”“出海法律服务”和“数字普法人”增值服务模式、知识产权检察一体化履职保护等一大批创新成果。当前,我市“线上+线下”的涉企问题常态化发现机制已初步形成,但仍存在法治增值化服务的推广影响不深、联力协同不够、衍生供给不足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是做强企服中心“桥梁纽带”,有效调动法律资源破解涉企发展难题。建议多资源融合发挥“乘数效应”,紧扣企业需求和政府服务两条主线,整合集聚并综合运用“三侧”资源,借助协同联动机制,实现“双线协同”“双向奔赴”。以媒体宣传、专项行动等载体,以访、跑、联为手段,开展“阳光护企”司法助力“两个健康”发展,全方面向企业传递法律风险防范的重要意义,重塑企业办事服务的理念,形成“有事办事就找企服中心”的氛围。重视末端集群工业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分析矛盾纠纷、类型分布,疏理形成企业多发性、常见性问题。明确工业社区法律服务定位、服务标准和力量资源,与工业社区协同发力打造特色企服,有效破解企业“成长烦恼”,实现“厂门口增值服务”,切实形成引流效应、带动效应。二是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和产业全链条的共性、个性需求,探索涉企服务事项精品化、标准化建设。建议突出高频事项、核心业务,按照“边使用边完善”原则,撬动“三侧”资源,推动问题化解从“一件事”向“一类事”迭代,实现“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规范一个领域”。在优化基本服务基础上,叠加关联度高的增值服务,加快“商事解纷”“消防法治服务”“涉企公证”“数智普法”等“一件事”推进,建立“一件事”服务图谱、事项服务指南,推进全周期服务。结合重点产业预防性合规建设,围绕企业周期特定阶段和产业关键环节重点,按照“四个一”统一标准,集成增值服务。比如,在“法律纠纷调解”“知识产权保护”“预约指导”等方面,加快推动我市“一类事”法治服务场景落地见效。三是最大限度凝聚法治服务合力,实现融合贯通。建议有机衔接“重点产业预防性合规体系建设”“以增值化改革理念提升行政执法质效”“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等与增值化改革关联度高的工作,探索形成市县联动机制,着力提高企业问题诉求“一站式”解决工作质效。比如涉外服务资源,各地分布不均,就需要市县统筹、合力解题,通过加大优秀资源的上下衔接,实现“一地突破、全市共享”。开展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典型案件的征集评选,着力以问题办理成效进一步督促和激励企服中心提供更规范、更高效、更便捷的涉企法治服务,互学互比互促,扎实推进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出新出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