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说 | 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以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共同富裕(一) |
信息来源:
市政协
发布时间:
2024-09-29
20:42
浏览次数:
|
9月27日,市政协举行九届十三次常委会会议,围绕“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以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共同富裕”开展专题协商议政。会上,多位市政协委员围绕“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以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共同富裕”,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对策建议 市政协社法和民宗委主任 王永才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不断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持续擦亮“乐业在嘉”工作品牌,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是对照“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新定位新使命,对标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建设对就业创业工作的新要求,还存在产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能力有待提升、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有待解决、就业创业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劳动者权益保障和就业环境有待加强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是以更高质量发展推动岗位扩容提质。建议突出经济发展的就业导向,深入实施就业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推动财政、货币、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联动、同向发力。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引进与扩大就业联动机制,以高质量招引带动就业扩容提质。畅通“两业融合”的路径,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把稳定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政策激励导向之一,做优中小微企业发展生态。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小店经济。二是以更深产教融合推动人岗匹配提高。建议统筹深化教育、培训与就业一体化,加快推进“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改革。支持引导在嘉高校、职业院校进一步健全学科专业设置动态优化调整机制。鼓励支持行业协会、地方产业园与在嘉高校、职业院校共建产业学院。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高技能人才交流机制。扎实推进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三是以更实帮扶指导推动就业大盘稳定。建议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协同的立体化精准帮扶网络,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建立台账式管理,推行清单化服务,合力帮扶重点群体实现就业创业。积极完善企业用人留人环境,畅通人才发展通道,有效吸引和留住人才。引导社会组织搭建和完善就业创业对接服务平台。探索设立政府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创业帮扶救助基金机制。四是以更优就业服务推动供需信息破壁。建议以数字赋能和服务队伍规范管理为抓手,加快人力资源大市场国家级试点建设,提高市场透明度与匹配效率。加大政府支持和资金投入,统筹布局公共就业服务网点。加大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引进力度,培育一批聚焦主业、专注专业、成长性好、创新性强的“专精特新”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五是以更强权益维护推动就业环境提升。建议进一步健全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引导用人单位或者企业代表组织与劳动者签订区域性或者行业性集体合同。完善与高技能、高学历人才相适应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高质量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加大政策宣传和激励表彰,推动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良好氛围。 放开搞活 提质扩容 进一步提升中小微企业就业吸纳能力 市政协委员、嘉善县医保局局长 邬雅燕 中小微企业作为经济的“毛细血管”,吸纳就业的最重要载体,在扩大就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以产业促就业,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7000亿元的同时,就业人口也稳定在330万人左右,其中中小微企业吸纳了全市约八成的第二产业就业和约九成的第三产业就业,并贡献了八成以上的就业增量,在我市就业保障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当前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其吸纳就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为此,建议: 一是放开资源要素限制,为中小微企业提升就业吸纳能力提供稳定环境。建议在制定或更新产业、投资、财政等涉企奖励政策时,将稳定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政策激励导向之一。同时,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和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将吸纳就业能力纳入各类评价体系,作为项目招引、企业扶持、补贴发放等的重要依据。建议加快构建以嘉兴市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基金为龙头,县市担保机构为骨干的担保机构体系,对有就业促进作用的小微企业,降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平均费率。二是激活就业促进机制,为中小微企业提升就业供给质量创造有利条件。建议创新校企联合模式,支持同行业中小微企业抱团和职业教育院校开展订单培养和定制培训,实现具备人工智能软件硬件综合素质的技能人才和企业的精准对接。建议鼓励引导企业进一步健全薪资提升、晋升机制,逐步打造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的企业文化,提升中小微企业的吸引力和员工的归属感。建议市总工会、市人社局等有关部门定期开展优秀企业文化评比活动,对扩就业、稳就业先进企业予以表彰激励。三是优化产业转型规制,为中小微企业提升就业创业总量实施正向激励。建议进一步优化“以人为本”的企业转型发展各项规制,支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在岗人员技能提升培训,鼓励企业积极通过转岗转业培训,助推传统岗位职工转变为现代技术工人。建议建立健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各项规制,加快做大做强与我市较大规模先进制造业相匹配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要着力引进培育一批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软件信息、科技服务、现代金融、高端商务、数字贸易、文化旅游等服务业项目,努力拓展“互联网+”和跨境电商领域新赛道,从而培育出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岗位。 以技能提升促进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构建技能促进就业新高地 市政协委员,嘉兴市中医医院大外科主任、普通外科主任 周海军 近年来,我市将技能人才作为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一环,实施新时代嘉兴工匠培育工程和“技能嘉兴”行动,聚焦重点产业和重点群体大力培育技能人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对标智造创新强市、对标先进地区,依然面临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主要体现在技能人才供给力有不逮、技能人才数量与质量亟待提升、技能人才发展前景依然受限、技能人才成长生态仍需优化等方面。为此,建议: 一是实施职业教育高地行动,让技能人才供给能力更强、质地更优。聚焦智造创新强市建设、嘉兴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积极引进本科职业技术大学,支持嘉职院创建职业技术大学,争创“双高”高职院校,有序推进“县域办高职”计划,打造全域高职院校教育矩阵;大力实施“职普融通”,打通职校学生与普高学生互转通道;推动中高职一体化发展,鼓励长学制改革,根据产业发展做好技能人才供需预测和培养规划,下功夫办好一批新兴专业;支持中高职院校与中西部地区合作,加强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交流合作。二是实施技能培训高地行动,让技能人才规模更大、技艺更高。构建高水准技能培训平台,大力推进“厂中校”“校中厂”“产业学院”等平台建设,加强技工类学校社会化技能培训中心建设,打造嘉兴市虚拟仿真公共实训中心。围绕产业需求,开展系列化培训,推进技能培训向新而行、向质发力;聚焦重点人群,构建“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办好技能夜校,让各类劳动者都有一技傍身;建立健全绩效激励机制,鼓励职业院校大力开展社会化培训。三是实施职业前景最“嘉”地行动,让技能人才前景更广、发展更好。构建技能人才码,定期发布企业用工需求、紧缺工种目录,畅通充分就业通道;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探索技能人才中长期激励机制,构建技能人才与企业命运共同体,畅通待遇增长通道;将技能人才培养纳入企业绩效评价,鼓励企业探索设立“首席技师”等专属岗位,发挥名师良匠作用开展技术传承、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畅通成长通道。四是实施技能成才理想地行动,让技能人才更有地位、更有获得感。大力宣传国家政策措施,讲好技能人才故事,让技能成才观念深入人心;建立市领导、部门联系高技能人才制度,“两代表一委员”适度增加技能人才,每年高规格开展优秀技能人才表彰奖励,让技能人才职业荣誉感更强;对技能人才就业、落户、购房、技能晋升、子女入学等给予更加精准、更宽覆盖面的扶持。 关于加强主城区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市政协常委、南湖区政协副主席 张芳军 近年来,南湖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稳就业保就业工作部署要求,积极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逐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效率不断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取得阶段性成效,努力打响“乐业南湖”品牌。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反制高质量充分就业;人力资源产业乱象频发,加剧劳动力供需矛盾;技能水平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是完善普惠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就业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向家门口覆盖、向重点群体扩展,畅通“15分钟就业服务圈”微循环。建议市级部门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上,给予南湖区更大的支持。依托长三角(嘉兴)人力资源产业园总部园建设,进一步明晰园区的产业定位,整合市和区的资源,特别要突出重点扶持人力资源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发挥行业龙头示范引领作用。及时落实和出台就业促进政策,大力度实施稳就业行动。聚焦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保就业,聚焦高品质生活需求扩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校内延伸。二是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效率。市、区相关部门要加强就业人员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报酬支付、工作时间、安全生产、意外保险等保障制度的建设,形成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工作合力。建议主城区“一盘棋”,抓好零工市场运营能力提升、劳务品牌建设推广、基层服务拓展等工作,全面系统归集各类零工求职信息,实现信息一地发布、全域共享。推动高质量就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就业监测体系,加强监测点数据分析运用,为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以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打破空间阻碍,提高就业服务效率和供给效率。三是千方百“技”拓宽就业路径。建议产业、教育、人社等部门要主动加大与职业院校对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争取职业院校为加快南湖区产业发展培养更多精准匹配的产业工人。鼓励企业内部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建议增加主城区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发证机构,着力提升主城区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的适配度和精准度。引导树立正确就业观,为技能创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深化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等方面的作用。 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形式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市政协委员、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商贸学院教授 陈杰 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促进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截至今年9月,全市全日制本科学校6所、高职院校3所、中职学校14所,高校、中职学校在校生人数超10万人,已基本建立起产教融合发展机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职业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不断增强。但在调研中发现,还存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不完善、运营模式较单一、师资水平待提高、主体作用未发挥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是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创新利益驱动机制。创新多元金融服务,鼓励银行支持产教融合项目和产教融合型企业发展,支持实训基地、设备更新和教学应用场景搭建等。全面落实费税抵免政策,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试点企业,符合条件的按投资额的30%比例,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给予财政支持保障,加快建立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的成本补助机制。二是创新建设运营模式,构建共享型实训体系。建议建设由政府主导,嘉兴大学、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的在嘉高校统筹规划全市实训体系。依据市场变化和企业需求,将已有的实训基地建成集学生实习实训、企业技术支持、社会技能培训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嘉兴公布的“双师”基地,以企业工匠、学院教授为主体,立足产业需求,推动实践教学能力标准落地。以行业规范和产业情境分类指导实践与教学创新能力标准协同,指导教师根据行业共性、企业个性、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混式课堂、情境教学、项目化教学等课程改革。三是加强师资培养交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出台有关政策鼓励企业接收教师实践,学校定期派遣教师进入企业,在全市建设一支“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建立校企互派工作人员机制。建立互联互通的校企合作信息服务平台,院校积极从企业吸纳长期处在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学校和实训基地的兼职教师。推进教师教学能力融合发展,推进学校、协会、企业融通,着眼行业、企业需求侧与学校供给侧双向对接,校内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纵向全周期与横向分类培育。四是完善校企监督与评价体系,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力支持嘉兴大学、嘉职院等在各县市区联合办二级学院,扩大本地生源招生比例,激励企业提高留嘉学生待遇,增强企业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建议政府主导建立健全第三方机构,做好校企合作的协调、监督和服务工作,对校企合作的参与方资格进行筛选,对校企合作过程加强监管,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鼓励探索推进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以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实习实训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