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盐县政协:讲好协商民主故事 展现政协担当作为 |
|
信息来源:
市政协
发布时间:
2025-10-21
09:23
浏览次数:
|
|
10月17日下午,全省政协理论研究会及专题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会上,海盐县政协以《讲好协商民主故事 展现政协担当作为》为题作书面研讨交流。现将全文刊发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服务国家对外工作大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人民民主故事。”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为做好人民政协的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人民政协对外交往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对外交往中具有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海盐县政协以民生议事堂为载体,通过邀请外籍人士参与政协协商、创新国际传播方式,形成了“以实践体验为核心、以精准传播为路径”的特色模式,展现了协商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的生动实践,为推动国际受众更好理解中国民主实践的价值理念、路径模式提供了示范案例。 一、向国际社会讲好协商民主故事的重要意义 人民政协提供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答案。与西式民主不同,人民政协制度确保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广泛参与和民主权利的实现。讲好协商民主故事,创新中国式民主话语表达方式,对于在全球民主政治领域构建我国国际话语权和构建人类民主政治话语新秩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是提升中国民主话语权,展现新的民主范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通过展示协商民主如何实现过程民主与成果民主、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统一,向世界证明民主形式的多样性。民生议事堂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为国际社会理解我国“管用的民主”提供了实践样本。二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加国际社会认同感。讲好协商民主故事,是推动“中国人民民主故事”从“事实呈现”向“价值认同”转化的关键。通过讲述民生议事堂等载体以“小场景”撬动“大民生”的鲜活故事,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越性转化为可感知、可理解的具体实践,进而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感知与认同。 二、海盐县政协开展“外籍人士进政协”活动的实践创新 海盐县政协着力打造“议事国际范,协商在‘县’场”工作品牌,积极探索将协商民主的实践场景转化为国际传播的生动载体,不断提高中国式协商民主故事传播力影响力。截至目前,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等13个国家的41名外国友人及74名侨台胞参与调研协商活动11场次,有关经验做法多次获人民政协报、浙江日报等媒体报道。 (一)整合校地资源,搭建国际传播新载体。立足民生议事堂这一协商民主载体,创新性地将其作为国际传播的载体,实现了协商民主与国际传播的有机融合。在实践中,积极整合宣传部国际传播、红船干部学院国际政党交流、高校外籍留学生知华友华教育、外事办对外友好交流等多项工作资源,构建了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国际化协商载体,这也为外籍人士少的地区开展国际传播提供了路径。 (二)强化供需对接,建立双向互动新机制。创新性建立政协与高校国际学生的常态互动机制,实现供给端与需求端的精准对接。与浙江工商大学合作共建民生议事堂国际传播现场教学点,推动民生议事堂与国际留学生“乡村课堂”“国际政党交流课堂”三个平台资源整合、功能叠加。这种互动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高校每年不定期组织国际留学生赴民生议事堂现场教学,观摩协商活动;二是组织留学生实地参与调研、开展协商,与当地村民、政协委员等一起开展座谈交流,沉浸式感受;三是鼓励国际留学生现身说法,积极对外宣传。 (三)开展活动联办,创新协商议事新模式。根据外籍人士的特点,精心安排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普适性议题,邀请“洋学生”、“洋居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三类人群走进民生议事堂,从各环节、多细节提升外籍人士的体验感知,使其将协商文化过滤、转译,形成自己的认知。以通元镇“谋矿山蝶变,探乡村共富”专题协商为例,活动先后邀请了20余位外国留学生参与两次微协商和微调研活动,留学生代表提出的打造茶文化体验和设置景区中英文双语标志标识牌等建议被采纳。 (四)加强宣传引导,探索话语表达新转变。提出“借船出海,以外传外”的国际传播策略,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多角度、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国际传播。鼓励外籍人士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Vlog、Plog,分享活动中的精彩瞬间、特色体验、自身见闻等,实现了从“向外讲”到“以外传外”的转变,增强了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说服力。 三、提升协商民主故事国际传播效能的创新路径 (一)构建分众化场景化情感化传播矩阵。一是依受众特点定制传播内容,根据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受众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定制针对性的分众化传播内容,鼓励外国友人依托不同文化背景和本国传播渠道,分享协商实践体验,构建第三方视角的可信叙事。二是分生活场景展示实践成效,将中国式协商民主的理念和实践融入具体生活场景展示,构建场景化传播内容,通过外籍人士沉浸式体验等形式,推动留学生全程参与选题、调研、协商、反馈等协商流程,直观感受协商民主在汇集民智、化解民忧中的制度效能。三是融情感元素引发受众共鸣,围绕“人”宣介阐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瞄准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托幼、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深入挖掘委员为民协商、为民建言、为民监督、为民尽责的生动故事,增进国际社会对“人民政协为人民”的理解认知。 (二)打造内外联动传播网络。一是深化内宣外译,依托政协系统资源整合优势,组织编写讲好中国故事、政协故事参考资料集,精心制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介多语种版和政协委员履职故事英文画册,通过重点外宣平台发布推介。二是强化平台联动,联合专业团队在TikTok、Facebook等国际社交平台培育一批深耕中国协商民主议题的网络“大V”,通过推送具有故事性和趣味性的微纪录片扩大影响力。三是加强公共外交,依托政协海外联络资源,联动海外留学生、华人社团开展“协商故事海外分享会”,构建外籍议事人孵化体系,打造“协商体验官”品牌,将外籍学者、留学生等转化为中国协商故事讲述者。 (三)建立精准化系统化动态化传播闭环。一是精准化拓宽传播路径,通过追踪海外社交媒体互动数据、国际媒体转载量等,持续优化账号运营策略,重点培育兼具影响力与公信力的国际“大V”矩阵,进一步扩大传播覆盖面;同时邀请外籍人士实地参与民生议事堂等活动,通过深度访谈挖掘其直观感受,将实践体验转化为鲜活传播素材,增强内容真实性与感染力。二是系统化构建传播模型,整合政协履职数据与国际传播指数,构建协商民主国际传播有效性评估模型,全面客观评估传播效果,精准定位认知偏差与传播短板。三是动态化迭代传播策略,以评估模型为依据,精准锁定传播关键环节与策略盲区,动态优化传播方式,针对认知偏差调整内容侧重,针对覆盖不足优化传播渠道。通过从实践传播到效果反馈再到动态调适的循环升级,为中国式协商民主的国际传播提供持续改进的动力,筑牢讲好中国故事的机制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