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之畔绿映红 千年禾城富共美 |
信息来源:
市政协
发布时间:
2025-07-11
09:03
浏览次数:
|
浙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2024年,嘉兴市政协按照省政协部署,联动市生态环境局等15个市级部门(单位)和各县(市、区)政协,协力征编《绿色浙江名片》嘉兴篇。书籍于2024年12月由省政协正式出版,集中梳理、重点呈现“八八战略”提出以来,浙江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锚定“八八战略”这一指引勇毅前行,全面推进绿色变革,奋力打造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标杆之地,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省域现代化的新篇章。嘉兴共有8方面绿色生态样本、10项绿色行动、20个典型案例入选。《浙江画报》专门刊载了导言部分,全文转载如下: 南湖之畔绿映红 千年禾城富共美 作为马家浜文化发祥地、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嘉兴因运河而兴,依江海而美,融江、河、湖、海、山于一体,风光灵秀、人文昌盛,为典型江南水乡与和美宜居佳境。 近年来,嘉兴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嘉兴新篇章筑牢生态基底,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绿色发展而持续奋斗。 栽下漫天绿 生态千秋功 嘉兴始终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设置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领生态文明建设,到制定县(市、区)党委书记向市委述职的生态环境工作制度,再到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体系,以一张美丽嘉兴建设的体制机制网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一汪碧水在此涵养。全市国控、省控断面Ⅲ类及以上水体比例保持100%,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建成碧水河道670千米,获美丽浙江考核优秀和治水“大禹鼎”银鼎,全国首创的平原河网农田退水“零直排”经验获生态环境部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一片苍穹在此净化。2023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3.6%,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被列入国家级宁静小区建设试点城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连续8年保持95%以上,已达到97.28%;离田利用率达33.9%,居全省第一。 一方净土在此夯实。2013年至今,全市新建绿地超过72平方千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41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40%、居全省前列;新建绿道1436千米,95%居民身处“15分钟绿道生活圈”。在全省率先实现生活垃圾“零增长、零填埋、不出县”,入选全省首批四星级“无废城市”,并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上下同欲求索,驰而不息创新。全国首个排污权交易平台、全国首份县域绿色发展地方标准规范、全国首个零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省首个全市域“两山”指数等标志性成果,已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引领性影响。 锦绣千重绿 发展行大道 嘉兴坚持以美丽生态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智造创新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经济发展质效不断实现新提升。 以绿促新。全面推进智造创新强市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展以数字化、绿色化一体推进为核心的“两化”改造。2023年,实施改造项目3224个,节约用能36.3万吨标煤,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绿色工厂12家,建成全球光伏行业首个“灯塔工厂”,6 个产业集群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数量居全省首位,“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考核列全省第一档,入围国家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 以绿促畅。制定实施“公铁水空”联运枢纽发展规划:杭海城际铁路一期建成通车并已开建二期,通苏嘉甬高铁、沪嘉城际铁路加快建设;嘉兴南湖机场有望在2025年启用;苏台高速二期、市域快速路等项目全面推进;外海鱼腥脑航道开通运行,内河“三横三纵一通道”航道网已形成,内河航道里程数达1996千米,通航总里程、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航道密度均列全省第一。2023年,嘉兴港货物吞吐量达1.4亿吨,居全省港口第二;集装箱吞吐量达340.4万标箱,同比增长19.3%,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排名提升至第60位。 以绿促农。守牢“浙北粮仓”,耕地保护考核居全省第一,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连续18年保持全省首位。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提升发展桐乡槜李、凤桥水蜜桃、平湖西瓜等特色产业,30个农产品被列入全省名优土特产,嘉兴黑猪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嘉兴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不断完善,EOD(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在持续深化,智造创新、绿色共富故事在轮番上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道路越走越宽广。 步步春芳绿 处处桃花源 绿色发展,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嘉兴坚持不懈把绿色发展作为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实现人民生态福祉的永恒课题来抓紧抓实,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城乡风貌越来越美。截至2023年底,建成省级和美乡村示范片区7个、美丽乡村精品线50条、特色精品村198个和省级未来乡村24个、未来社区37个;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持续深化,新增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16个、现代化美丽城镇示范镇10个,打造小微绿地、口袋公园等绿色公共空间150个。 共同富裕走深走实。截至2023年底,全市9个项目入选省级共富试点,12个案例入选全省共富最佳实践,建成共富工坊811家;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60万元的行政村比例达10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20年保持全省首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53∶1,为全省最优;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居全省第一,“15分钟公共服务圈”均衡可及优质度居全省第一。 “轻烟漠漠雨疏疏,碧瓦朱甍照水隅。”嘉兴将坚定不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美丽嘉兴建设,答好美丽中国建设的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嘉兴绿色发展新篇章。 (图片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张启帆,朱永明,赵亚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