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日报》:以政协之为助力描绘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好风景”
信息来源: 市政协
发布时间: 2025-07-16 09:15
浏览次数:
字号:[ ]

嘉兴南湖机场正蓄势待飞、火车站片区商业布局加速重构、江南·年华中心项目丰富着市民消费版图……盛夏时节,走进嘉兴各市属国企,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随处可见。

这是我市国资国企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也蕴藏着嘉兴政协的协同奋进之力。

今年初以来,聚焦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嘉兴政协人的履职身影出现在建设项目一线,也出现在省内外交流学习的现场。一份份精准务实的提案,一条条睿智深刻的建言,诠释着助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政协之为。

1.png

从一份重点提案说起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城市建设与民生改善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国资国企的担当作为。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部分国有资产仍存在闲置浪费现象,既影响资产保值增值,又制约着城市发展能级的提升。

如何让“沉睡资产”醒过来、活起来?

2024年,嘉兴出台《市属国企聚力“着眼长三角、聚合大嘉兴、建强主城区”优化盘活资产行动方案》,以政策为笔、市场为墨,勾勒资源整合蓝图。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市国企资产总量达2.58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如何进一步优化盘活资产”也成为两会上委员们热议的焦点之一。

“市属国企仍有闲置资产待盘活”,翻看民进嘉兴市委会在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中提交的提案,这句话引人注意。

在这份名为《关于进一步盘活国企闲置资产,推进市本级都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建议》提案中提及,调研结果显示,市属国企仍存在非住宅类房产、未开发利用土地等低效闲置资产亟待盘活。

2.png

“高效盘活闲置资产,可以为‘建强主城区’提供有效的空间资源。”在提案主笔人看来,低效闲置资产背后,既有历史遗留问题等客观因素,也存在规划调整滞后等现实短板。比如,不少市属国企缺少专业招商和运营管理人才,盘活举措较为单一,尤其在产业研究方面还比较薄弱。

这份提案,既是一个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智慧结晶,也是作为政协参加单位履职尽责的生动体现。提案从加强规划统筹,积极发展都市型工业,到提升驱动能力、专业招商能力,再到加强工作联动、构建联动机制等,提出了一系列务实可行的建议,被列为年度重点提案。

在深入调研中思考

“无调研不协商”是九届市政协以来始终坚持的履职理念。

今年4月,围绕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市政协主席陈利众带队调研多家国有企业,实地踏看了解企业改革发展情况,现场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市国资委和相关企业情况汇报,并针对具体发展现状提出意见建议。

123.jpg

今年以来,由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带队,市政协专题调研组的步伐深入江苏无锡、安徽合肥,学习国企改革的优秀做法和先进经验。

“无锡打造的科创飞地模式,在积极构建跨区域协同发展生态中实现了国企的高质量发展。”在无锡多家国企调研时,调研组十分关注当地创新的“基地+基金+飞地”联动模式。从具体实践来看,在张江科学城、G60科创走廊布局锡沪合作平台,在香港布局“产学研合作基地”,并建立无锡新加坡商务创新中心,为海外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强化了服务保障。

在后续成文的调研报告中,调研组提出要构建更优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建设跨区域国资合作平台,借鉴无锡在沪建设联合实验室的合作模式,嘉兴要联合上海、杭州等地设立“科创飞地+产业基地”联动载体。

4.png

一路行进,一路学习。在合肥调研期间,调研组看到了当地国资以“基金引导+基地孵化+场景应用”模式精准布局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三大千亿级产业;主导投资的长鑫存储建成国内首条自主可控DRAM芯片生产线,填补国产存储空白;京东方10.5代线项目带动新型显示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

“借鉴合肥‘链主引领+基金跟投+园区集聚’的产业生态,设立国资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中心。”调研组建议,由市产业基金牵头,联合专业投资机构建立项目评审机制,推动国有资本重点投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光伏氢能、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专题协商破题

党政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

当重点提案办理进入新的阶段,专题调研便延伸出更多思考,一场协商会的召开让更多政协的“金点子”转化为助推国资国企改革的“金钥匙”。

5.png

在市政协九届六十九次主席会议上,围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开展了专题协商。有市政府、市政协负责同志,也有带着真知灼见的委员代表、专家学者,协商现场洋溢着坦诚而热烈的氛围。

“嘉兴市属国企未来产业布局仍处于‘分散布局’阶段……”市政协委员、清华长三院深根办副主任、浙华(嘉兴)氢能研究公司董事长鞠全率先发言。他建议,一方面推动市属国企与清华长三院等高能级平台共建联合实验室,另一方面由市科技局牵头,联合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嘉兴大学专家团队,对市属国企开展技术路线评估并制定针对性方案。

强化省市县国资国企协作,是全市国资国企突破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南湖区政协副主席周小明建议,要搭建市县国资国企信息共享平台,涵盖国资国企的资产规模、项目进展、产业布局等核心数据,支持市县两级实时共享动态信息,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

“部分国企之间的功能交叉、业务重叠,布局结构仍需优化。”嘉兴市政协委员、嘉兴南湖学院商贸管理学院教授朱海伦建议,要紧盯“建强主城区”这一目标,组织发改、财政、财税、自规等部门围绕支持国资国企全面深化改革,完善配套措施,出台政策支持国资国企资产证券化与市场化改革,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是个大课题,大家调研得很深入,对于改进提升政府工作很有启发。”参会的市政府领导充分肯定了这场协商为推动政府工作更好开展提供了有益参考。对于市政协来说,聚焦国资国企改革的履职仍将持续进行。就在不久前,市政协主席陈利众率队调研火车站片区运营情况,对“翼时空·嘉兴1921”与“南湖视听谷”启动区两个项目考察时,围绕发展现状、未来规划提出意见建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