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履职、为民尽责”全市政协委员履职典型案例(二十九)——李燕
信息来源: 市政协
发布时间: 2025-07-23 09:32
浏览次数:
字号:[ ]

2024年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嘉兴市政协选树推出75个政协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典型案例,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全市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履职服务为民的新形象。

近期嘉兴市政协微信公众号策划推出专栏,将陆续展示75个典型案例,进一步激发全市政协委员互学互鉴、同促共进,更好发挥主体作用,强化责任担当。

微信图片_20250721163331.jpg

李燕,平湖市十四届政协委员,农工党党员,平湖市培智学校副校长。

贫困山区“爱心搬运工”

深入贫困山区 点亮学知梦想

每年暑假,李燕都会留出半个月的时间,前往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进行公益支教活动,用自己的所学所能,为大山里的孩子带去一个充满意义的假期,至今已有七个年头。

首次走进贵州山区开展公益支教活动,还是在2018年。之前,李燕对山区小学还没有一个具象的认识,直到走进贵州黔东南从江县的小瓮小学时,她才认识到了差距。要水没水,要电没电,要厕所没厕所。除此之外,学校也没有所谓的宿舍,李燕和队员们都是在教室里打地铺,晚上还要忍受蚊虫叮咬之苦。即便条件如此艰苦,李燕也乐此不疲。“虽然每次暑期支教只有短短的15天,但可以给这些留守儿童带去更多的温暖,带他们体验平时不可能接触到的课程,丰富他们的暑假生活,开阔他们的视野,播下一粒粒梦想的种子。”李燕说。

从贵州省从江县小翁小学到滚玉小学,又从黎平县垒寨小学到从江县东朗乡九德小学,一次次支教之行,不仅让李燕看到了偏远山区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也让她体会到了西部山区农村的发展与变化,感受到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的成果,更让她坚定支教的决心。

汇聚爱心力量 共筑教育之光

多年的支教经历,让李燕带动了一大批人,她的同事、同学,甚至曾经的学生、自己的儿子都跟随她的脚步一起参与到支教活动中。同样是平湖市政协委员的陆键受到李燕的鼓舞,不仅捐赠了物资,多次带着自己的儿子跟随李燕一同前往深山支教,还为当地儿童带去体育、音乐课程的体验。越来越多的身边人开始跟着李燕走进大山,有些人哪怕不能同行,也会采购好文具、书籍,用另一种方式参与其中。

2024年暑期,李燕再次前往从江县东朗乡九德小学。由于多年的支教经历被更多人知晓,此次吸引了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不但有广陈社区通过三方筹集的5000元启动资金,当地爱心企业还通过广陈社区捐赠了2000元善款,更有平湖市实验小学“爱心一元捐”所募集的5600余元。“我们用这2000元的善款成立了一个奖学金,鼓励九德的孩子们努力学习。同时,还会为九德小学购买一些体育运动器材,进一步丰富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李燕表示,虽然自己的力量有限,但她愿这点萤烛之光可以照亮孩子们的世界,为他们带去不一样的人生。

反映社情民意 积极建言献策

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又肩负着政协委员的光荣职责,李燕始终考虑的都是如何发挥教学优势,为教育事业发展奉献力量。她多次深入调研,撰写了《关于保护未成年人美好“视”界的建议》《学校购买非学科类服务项目被擅自分、转包 侵害学生权益亟需加强监管》《中小学科学论文竞赛中存在的不公平竞争现象》《关于盲盒经济的建议》等政协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对中小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持续关注。

2023年,在走访调研中,李燕发现学龄前幼儿“入托难、入托贵”的问题普遍存在,从深入基层听取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再到跑镇、跑村,了解兴办托育机构的可行性,李燕始终亲力亲为,她一遍遍地“跑”,终于促成这家落户山塘村的托育机构从纸上落到了地上。“落户山塘,服务不止于山塘。”这是李燕牵头建立该托育机构的初衷。作为首家浙沪毗邻托育机构,该托育机构同样对毗邻地区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山塘村村民开放,同时满足两地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解决家长们的带娃烦恼。

在李燕等一众政协委员的推动下,浙沪两地的南北山塘逐渐打破行政壁垒,在牵手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如今南北山塘差异化建设了毗邻服务中心、党员先锋站等党群服务站点,实行服务对象无差别对待,服务内容精准化实施,真正实现了公共服务共享,走出了一条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之路。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