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说 | 高水平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二)
信息来源: 市政协
发布时间: 2025-08-28 09:36
浏览次数:
字号:[ ]

8月26日上午,市政协举行“请你来协商——高水平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主席会议专题协商会。会上,多位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界别群众代表围绕会议主题,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大力推进秸秆高值化离田利用的建议

BBF_9637.JPG

市政协常委,致公党市委会专职副主委 陈卫红

我市自2015年开始实施《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条例》以来,积极出台秸秆综合利用财政补助政策,搭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秸秆收储运体系,探索形成多种农作物秸秆离田高值利用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少亟需解决的矛盾。为此,建议:

一是加强高值化利用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建议设立政府专项科研基金,重点支持秸秆制氢、纤维素乙醇、高性能生物基材料等前沿技术的研究,突破技术瓶颈,提高秸秆的附加值;构建技术集成示范,在粮食功能区建设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集成示范区,以点带面,推动秸秆全域覆盖利用;针对我市气候、农作物季节茬口等因素,加强秸秆离田高值利用农机的适用性研究和改造,提高秸秆收集效果和服务能力。二是进一步提升收储运体系运作效率。健全完善三级收储体系,加大对秸秆收储运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科学规划收储点布局;破解收集效率难题,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建立以村为单位的秸秆收集小组,通过手机APP等平台,实现农户与收储商的直接对接;保障秸秆收储用地指标,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适当放宽设施农业用地审批标准,鼓励利用闲置厂房、未开发土地等建设秸秆收储和加工设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加快构建有活力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培优扶强一批产品附加值高、综合利用量大、服务带动力强的利用企业,重点支持新建或改扩建年利用秸秆1000吨以上的企业,健全“利用企业+收储主体+农户”模式,通过产业抱团、企业订单、户企对接等方式,推动秸秆利用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建立健全交易体系,建立市级秸秆资源交易平台,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秸秆供需信息的实时发布、精准匹配和在线交易。

关于高水平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BBF_9641.JPG

专家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 刘锐

嘉兴2020年启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成效显著,但仍面临企业转型滞后制约源头减量、全链条技术水平不够先进、城乡差距造成建设不均衡、管理协同机制仍需完善“四大瓶颈”。为此,建议: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激发企业转型活力。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对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固废减量显著的企业,给予绿色金融等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参与碳普惠及核证自愿减排项目开发,同时开展重点再生材料碳足迹核算标准研究;健全再生产品认证和推广制度,明确政府采购等领域优先使用;建立固废产生量与资源要素挂钩机制,倒逼企业减量。二是推动科技创新,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大固废利用和处置减污降碳核心技术、工艺和设备的研发投入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加强监管推动绿色包装;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建设“城市矿产”基地和循环经济产业园,促进再生材料与资源共享;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加速成果转化。三是推进城乡协同治理,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维护,探索农业废弃物处置模式,规划建设回收网络,构建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全链条收储运体系;创新城乡接合部执法方式,依托数字化手段建立全程追溯监管网络,严打非法倾倒行为。四是强化协同监管效能,形成治理合力。推动制定分行业管理规范,扩大全流程监管覆盖范围;探索建立固废跨区域转移处置生态补偿机制,健全信息统计制度,明确统计范围、口径及方法,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与协同联动;强化“无废”理念宣传,鼓励社会组织监督,形成共建共享新风尚。

抢抓ESPR新规机遇推动海洋再生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BBF_9648.JPG

界别群众代表浙江英瑞特再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卢燚

2025年4月16日,欧洲委员会正式通过了2025-2030年《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SPR)和《能源标签法规》工作计划,明确了未来五年内应优先引入生态设计要求和能源标签的产品。这表明了可持续、可修复、循环和能效高的产品在欧洲市场将成为主流,未来再生产品行业在对欧贸易中大有市场潜力,抢占这个市场新机遇大有必要。立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议:

一是在土地资源方面,希望政府能够协调提供闲置厂房或土地,将其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用地规划,通过划拨用地、房租补贴或免租等方式,保障项目的落地需求;二是在行政审批上,优化审批流程,简化手续,缩短审批周期,提高项目推进效率;三是在资金支持上,希望政府能帮助拓宽融资渠道,协调金融机构给予贷款支持和担保业务,或者设立再生资源专项基金,对企业进行资金扶持。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